Discuz! Board 演示频道 信息公开 查看内容

【文化评析】总产值破2200亿日语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说元 中国动画长大了

2024-06-12 03:34:06| 发布者: | 查看: 218| 评论: 0

  【文化评析】

  作者:张若瑾(艺术研究者)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圆满落幕。环顾整个中国动画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年播超过200部的产量,亿级的用户群体,凸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动画生产国。

  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拉开了中国动画百年历史的序幕。20世纪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主要的动画创作阵地,在“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主张中产出了诸多经典国产美术片,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标志。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加之受到日本动画、美国迪士尼动画等国外产品的冲击,中国动画一度陷入低谷。

  如果说前几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在赓续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凭借其优秀的创作水准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迎来了中国动画破茧成蝶的新时期,那么2023年以《长安三万里》《熊出没·伴我“熊芯”》为代表的两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动画电影真正实现了中国动画的继往开来。

  春节档的《熊出没·伴我“熊芯”》是该系列第11部大电影,既在故事上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又建构起属于成年受众的隐喻式表意体系。这是其成为全年龄化、合家欢品牌的关键。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安史之乱爆发后的长安城为背景,讲述了诗人高适、李白、杜甫等人的生平和诗歌。作为该团队“新文化”系列的首部作品,其宗旨是讲述历史中的闪光人物和经典故事,影片通过真实化、世俗化的讲述方式,让历史人物在银幕上成为可以被感知、被共情的存在。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上映动画电影数量为62部,同比增加34.78%,其中国产动画37部,外国动画25部。累计票房79.98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达14.56%。简要分析2023年中国动画的创作特征便可发现,这些动画作品都力图突破以往动画片低龄化的刻板印象,完成由“儿童向”至“全年龄向”动画的转型,它们越来越接近真人故事电影的创作方法,使中国动画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由“中国动画学派”衍生出“新动画中国学派”。

  这里的“新动画”首先便指视听技术上的创新,三维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上影厂美术片的创作方式,从平面向立体、从写实向写意的画面塑造,向真正的动画电影靠拢;其次便是对动画电影类型的创新,虽然中国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体现民族风格与中国价值观念的呈现不能局限于这些传统题材,而是应在文化传承中结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进行影像语言建构方式的转变。

  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新的表现方式开启了国产动画的新时代,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证明了中国动画发展的逐步向好与中国动画导演的实力,2023年《长安三万里》与《深海》则打破了中国动画遭遇创作瓶颈、固守不前的观点,它们以对历史题材的新挖掘与对现实生活的新表现书写出独属于中国动画的魅力。《深海》是一部以抑郁症儿童的视角对“生命意义”展开探讨的影片,开创了中国水墨三维动画模式的先例,虽然故事情节略显单薄,但最终凭借绚丽的特效技术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新动画中国学派”的出现,是在保留原有“中国动画学派”民族风格与审美经验基础上对国产动漫守正创新的生动表达,我们能够在这些动画作品中清楚地看到当代艺术工作者对文化语境与观众审美的准确把握,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释、新再现中,让世界观众看到中国动画的新气象、新发展,以此铸就中国动画的新辉煌。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1日 02版)

DiscuzX

Powered by Comsenz Inc.

底部自定义信息,后台-界面-风格管理-编辑模版最下面可以修改此行

返回顶部